这个问题非常实际且普遍关心的问题! 现在企业膜的使用率越来越高,控制成本确实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。铭业包装深耕包装行业多年,我们理解您的痛点。以下是一些基于实际应用经验的、可操作性强的降本建议,并非空谈理论:
1.精确选择合适厚度与规格:
避免“越厚越好”的误区: 不是所有货物都需要最厚的膜。根据您产品的重量、形状、堆码高度以及运输环境(短途/长途、海运/陆运),选择性价比最优的厚度(如常见的0.017mm, 0.020mm, 0.023mm, 0.025mm)。例如,较轻的电子产品箱,0.017mm或0.020mm的高性能预拉伸膜可能就足够了,过度使用厚膜就是浪费。
匹配货物尺寸选宽度: 缠绕膜有不同宽度(常见如450mm, 500mm)。选择与您常规托盘货物高度匹配的宽度,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叠或浪费。过宽需要更多膜覆盖侧面,过窄则需要更多圈数。
2.大力推广和应用预拉伸技术:
这是降本的核心! 预拉伸缠绕膜(特别是高性能预拉伸膜)在出厂前经过特殊处理,在使用时通过机器的预拉伸机构(通常拉伸率可达200%-300%),在达到同等甚至更好裹紧力和保护性的前提下,单位重量膜能覆盖的面积大大增加。
直观效果: 一卷标准重量的预拉伸膜,其实际使用长度(延米数)远超普通膜。这意味着同样裹一个托盘,预拉伸膜用量更少。虽然预拉伸膜单价可能略高,但其单托盘的包裹成本显著降低。铭业包装提供多种规格的高性能预拉伸膜,能有效帮助客户降低综合成本。
3.优化缠绕工艺与设备:
合理设置拉伸率: 即使是普通膜,缠绕机上的拉伸率设置也至关重要。拉伸不足,膜容易松脱;过度拉伸,不仅膜易破,单位耗量也增加。需要根据膜的性能(如断裂伸长率)和货物特性,找到最佳平衡点。铭业的技术人员可以提供现场指导。
规范操作手法: 培训操作人员采用标准的缠绕模式(如顶部“十”字、“米”字固定,底部加固缠绕圈数),避免随意缠绕导致的膜层过多或过少、局部受力不均易破损等问题。确保张力均匀,减少断膜和返工。
使用合适的缠绕设备: 手动缠绕效率低、耗膜量相对难以控制且一致性差。建议尽可能使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缠绕机。设备能精确控制张力、圈数和预拉伸率,确保每次缠绕的稳定性和最优耗量。铭业也可以提供设备选型建议。
4.源头采购与质量把控:
选择可靠供应商: 与铭业包装这样具备稳定生产能力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厂家直接合作,能确保膜的厚度均匀、拉伸性能一致、粘性适中。劣质膜易断、粘性差(导致需要更多层)、厚度不均,看似便宜,实际单耗更高,且可能造成货物损失风险。
关注膜的“实际性能”: 不要只看单价,更要看单托盘的包裹成本和保护效果。高性能膜(如我们采用优质进口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原料生产的膜)在同等厚度下强度更高、抗穿刺性更好,可能允许您选用更薄的规格。
铭业包装的建议: 我们强烈建议您进行一次简单的“成本审计”:记录一段时间内使用的缠绕膜总重量/卷数、包裹的托盘总数。计算单托盘平均耗膜量(公斤/托或米/托)。然后,尝试引入我们推荐的高性能预拉伸膜,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优化设备设置和操作流程。一段时间后对比数据,您会清晰看到成本的下降空间。铭业包装可提供免费样品试用和技术支持,帮助您实现降本目标。